当 “益潮砺行计划” 让同学们在公益实践中信箱里,不再是困惑与迷茫的倾诉,而是充满期待与思索的询问。“经历了这么多成长计划,我该如何把收获运用到未来?”“即将面临升学和人生选择,怎样规划才能不负青春?”“站在新的起点,我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未知?”…… 工整或洒脱的字迹间,少年们站在成长的十字路口,既有对过往经历的沉淀思考,更有对未来征途的热切向往,这些疑问如同待解的谜题,等待他们用智慧与勇气去书写答案。
冬日的暖阳透过薄雾洒在生物园,林小羽、陈雨欣、李诗涵和王浩围坐在凉亭中,石桌上摆放的不再是堆积的求助信件,而是一本本记录着成长计划点滴的纪念册。“看着这些信件和活动资料,仿佛又看到大家从迷茫走向坚定的模样。” 林小羽轻轻抚摸着纪念册,眼中满是感慨,“但成长不会停止,我们得帮大家把这些宝贵经验转化为未来前行的力量。”
陈雨欣推了推眼镜,镜片后的目光透着思索:“确实,每个计划都教会了大家不同的能力,现在需要引导他们把这些能力串联起来。” 李诗涵双手交叠,认真道:“未来充满挑战,我们要让大家有勇气、有方法去拥抱未知。” 王浩双臂抱胸,语气坚定:“那就启动‘征帆启新计划’,助大家扬起成长的风帆,驶向崭新的未来!”
经过二十一周的筹备,“征帆启新计划” 正式拉开帷幕。林小羽决定邀请生涯规划专家、优秀毕业生开展 “回望与展望:成长的进阶之路” 主题讲座,并设立 “未来规划工作室”,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规划指导;陈雨欣负责策划 “时光博物馆” 沉浸式回顾展,用光影与实物重现成长历程;李诗涵着手组织 “未来创想营”,鼓励同学们大胆勾勒未来蓝图;王浩则发起 “成长联盟” 行动,搭建互助平台,让同学们在相互支持中共同前行。
计划启动初期,部分同学陷入了 “经验零散难以整合” 的困境,对 “未来规划工作室” 持观望态度。林小羽联合学校心理老师制作了《成长的拼图》短视频。视频以拼图为喻,将过往 “韧心破压计划”“思辩明心计划” 等经历化作一块块拼图,展示这些零散的能力如何拼凑出完整的个人成长图景。视频中穿插着同学们参与各计划前后的对比采访,从怯懦到自信的转变、从迷茫到清晰的眼神,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成长的力量,逐渐吸引众多同学走进工作室寻求规划建议。
陈雨欣在策划 “时光博物馆” 时,面临着如何生动呈现成长脉络的难题。她将学校的艺术展厅打造成充满时光感的空间,入口处设置时光长廊,两侧墙面投影着从 “韧心破压计划” 启动到 “益潮砺行计划” 收官的关键活动画面。展厅内划分不同主题展区:“心灵成长区” 陈列着 “心灵减压室” 的留言簿、情绪管理训练营的课程笔记;“思辨探索区” 展示着信息甄别活动的案例资料、辩论赛的精彩辩词;“公益实践区” 摆放着公益地图、微公益挑战赛的获奖证书。每个展区都设置了互动装置,同学们可以通过触屏调取活动幕后故事,还能戴上 VR 设备重温活动中的难忘瞬间。
李诗涵组织的 “未来创想营” 起初遭遇 “想法天马行空却缺乏落地路径” 的问题。她邀请各领域的青年才俊开展跨界分享会,科技创业者讲述如何将创意转化为产品,自由插画师分享从兴趣到职业的成长历程,公益组织负责人畅谈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之道。同时引入 “未来画布” 工具,指导同学们从个人优势、兴趣方向、社会需求等维度,系统梳理未来目标;还设立 “创想孵化小组”,成员们互相提出建议,完善彼此的未来规划。
王浩的 “成长联盟” 行动在初期参与度不高,大家觉得 “独自规划更自由”。王浩没有气馁,他先举办了 “成长盲盒” 互动活动。现场放置装满不同成长任务的盲盒,如 “寻找一位校友,听他分享成长经验”“用三个词总结自己最宝贵的能力”。同学们抽取任务完成后,可获得与其他同学组队的机会。他还开发了 “成长联盟” 线上平台,设置 “经验共享”“难题互助”“目标打卡” 等板块,鼓励大家分享资源、交流心得,共同攻克成长路上的难题。
“回望与展望:成长的进阶之路” 主题讲座上,礼堂座无虚席。生涯规划专家用思维导图解析:“过往的每一次经历,都是未来发展的基石,关键在于如何提炼与运用。” 优秀毕业生分享亲身经历:“在抗压中学会的坚持,在思辨中培养的理性,都成为我应对职场挑战的利器。” 一位专家的话引发全场深思:“成长不是线性的前进,而是不断整合、突破的螺旋上升,现在的总结,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出发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青春向阳生长请大家收藏:(www.xingesy.com)青春向阳生长心阁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