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瑜觉得皇帝多少有点不安好心,不然为啥先安排自己那两个傻弟弟,去干那些得罪人的事儿,然后又非要升自己为刑部侍郎?
他最开始只想动动嘴皮子,在人后就能谋划一切的计划,到了如今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了。
不管是皇帝,还是他那两个傻弟弟,都不可能让他冷眼旁观。
就比如在景和元年,六月酷暑难耐的这日早朝上。
都察院的御史像是商量好的,忽然集体像疯了一样弹劾庆国公顾明远,就连想造反的罪名都安上去了。
林伦首当其冲:“陛下,庆国公顾明远仗着自己位高权重,肆意侵占民田,致使众多百姓流离失所。”
“他自己承担大内禁军的要职,却每日流连于烟花场所渎职,桩桩件件都是大罪当严惩不贷。”
林伦言辞激烈声震朝堂,其他御史也纷纷响应。
“越国公顾明远包藏祸心,居然在京郊蓄养亡命之徒,还与宫中内官勾结,蓄谋不轨之事。”
弹劾之声此起彼伏地响起,吴景诚见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想必是有实证,就算是没有那也是皇帝的意思。
于是什么也不知道的他,也跟着参与进了战斗之中。
李瑜在一旁冷眼旁观。
他忍不住看向龙椅上面的君王,只见赵翊满脸都写满了不信,而顾明远却像是早就料到了一般。
顾明远静静地站在群臣之首的位置,不见有丝毫慌张,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的笑容。
赵翊语气不悦:“越国公乃是我朝之栋梁忠臣,尔等不许胡说,若是胡说朕定斩不饶。”
栋梁?
忠臣?
经历过去年内乱的众人都不肯信,谁家栋梁、忠臣能把三十万大军打得只剩下十万啊?
若他是栋梁那他就不是忠臣,若他是忠臣那就一定不是栋梁。
这时候都察院最大的官儿,崔延龄站了出来。
“庆国公的事儿,臣也有耳闻,俗话说无风不起浪。”
“臣以为庆国公既是我朝的栋梁,又是忠臣还是皇亲国戚,那便不能够有丝毫的污点。”
“理应查清真相让众臣信服,还庆国公清白才是啊。”
见崔老头都站出来了,李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。
只是皇帝这也不一定是想要对顾家赶尽杀绝,只不过是想逼问出小皇帝的下落罢了。
而自己从江南回来,就直接被皇帝升任刑部侍郎,刑部尚书这会深陷萧家一案被闲赋在家。
这案子必然会落到自己头上,李瑜深知其中利害心中不免排斥,觉得皇帝什么脏活累活儿都让自己干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赵柏是不见了不是死了的事情,知道的就那么几个,不让自己干让谁干?
果然便听到皇帝缓缓开口:“李卿此事便交由你彻查,务必给朕一个公正的结果。”
李瑜知道这事儿肯定是躲不过去了,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。
“臣遵旨!”
顾明远和皇帝的关系,比萧家和皇帝的关系还近,他是皇帝的小舅舅,亲的不能再亲那种。
所以就算是犯错也不会被关到刑部,皇帝只是下旨将人禁足在家,然后留下李瑜到紫宸殿说话。
“朕也不瞒你,御史说的那些罪名大多都是无中生有、添油加醋的,朕这小舅舅不会谋反。”
二品大臣家里头养一些死士、情报人员都比比皆是,更不要说顾家自前朝开国荣耀至今。
若是这点儿东西都没有的话,那不知啥时候就落败了。
至于侵占民田就更简单,不过是被君王忌惮时的自污手段。
李瑜满脸理解:“陛下仁慈,从没想过对功臣下手,是他们自己有些……枉费陛下的好意了。”
不就是个不知跑哪里去的小皇帝么?
在天下百姓眼里他已经是个死人,何必还非要逮着不肯放呢?
人家顾明远当坏人当叛徒,替你拿下了大雍的江山,这其实就够证明他是站在你这边的。
不过就是送走小皇帝,人家也是赵柏的亲戚啊。
手心手背都是肉,你也应该理解他是不?
“子璇,你……你口才好。”赵翊看向李瑜,轻声道:“你去劝一劝朕的舅舅,让他将该说出来的都说出来。”
只要说出赵柏的下落,国公的荣耀、皇亲国戚的权势都会原封不动,甚至荣宠会更甚从前。
李瑜:“……是。”
虽然他觉得皇帝没必要赶尽杀绝,可他对这种事儿等闲也不多嘴,说到底也是别人的家事。
喜欢此去直上青云路请大家收藏:(www.xingesy.com)此去直上青云路心阁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