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项爱卿,寡人今封你为‘武信君’,仍为我楚国大将军,统率三军攻打暴秦!”熊心指着项梁说道。
没等项梁谢恩,项伯与范增、吕臣等人私下交头接耳说道:“武臣曾自号‘武信君’,今武臣新死,王上便封我二哥为‘武信君’,是何用意?”
“是啊,用此号恐怕不祥!”吕臣也觉得不妥。
“这个老夫就不清楚了。武臣曾为赵之武信君,项梁公乃我楚国武信君,应无大碍!”范增告诉二人不必在意这个。
“臣领诏谢恩!众将士随我征战,都劳苦功高,王上亦要封赏诸将为善!”项梁不忘帮其他将领请功,想让他们念着一点自己的好。
“封陈婴为上柱国,赐东阳、高山、平安、射阳四县为封邑!”
“封吕臣为司徒,其父吕青为令尹。”
“封范增为军师参将,辅助项梁大将军出谋划策攻打秦军。”
“封项伯为左尹,项羽为上将军。”
“封英布为当阳君,拜为左路将军。蒲丘为右路将军。”
“封刘邦为偏将军。”
………
众将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封赏,年纪轻轻的熊心自然不知道这些收买人心的手段,自然是有宋义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。
封赏完众人后,熊心便带着宋义、陈婴、吕臣等人回盱眙即位了。
项梁还没有等到项羽攻打襄城回来,却先等到项佗引着败兵回来了。
“项佗,你是否没有打开临行前我给你的锦囊?”项梁见项佗身上铠甲被磨得蹭亮,战袍上还有不少血渍,显然是经过一场恶战。
之前项梁给项佗的锦囊里面写的“尽力避战,保存实力”八个大字,希望项佗能将这一万步骑安然带回来,不说全带至少也要保存七八千人。
如今项佗回来只剩了不到四千人,项佗抹了一把脸上的灰尘,和项梁禀报道:“我到临济城下就打开了主公的锦囊,只是那章邯着实厉害,命秦将司马夷和朱角各引一军,从左右两边包抄我与田巴。我率军拼死杀出,田巴却深陷秦军阵中,周巿想要来救,被秦将董翳拦住不得脱。彼时齐王田儋与田荣亲率大军后来赶到救援临济,却又被章邯亲自率军击破,齐王田儋被秦军杀死,周巿也被董翳军所斩,田荣引败兵东逃。”
“什么?朱角也在章邯军中?”项梁敏锐地从项佗所禀报的战况中,捕捉到了这一关键信息。
项佗点了点头,将自己所探得的关于朱角的信息告知了项梁:“是的,此人据说曾是骊山修筑皇陵的徭役,后来杀了守卫逃了出来,结果又被秦军捉住。章邯建议胡亥释放骊山的刑徒充作大军,朱角也在这批人里面。由于朱角在之前与陈王部下军马的交战中屡立战功,现已升任为章邯手下统率一万秦兵的大将。”
项梁心中窃喜,已经有了破章邯的暗招。然而没等他高兴多久,探马回报:魏王魏咎在临济城上望见齐楚联军被章邯击败,为了魏国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,只得向章邯提出投降。魏咎唯一的条件就是希望秦军进城后不要滥杀魏国军民,章邯答应了魏咎的请求,魏咎于是自焚而死。
“唉~~魏咎也算是仁义之君了,今为保全全城百姓献城自杀,我项梁实在佩服!”项梁忍不住夸赞道。
此时却见台下一儒生站出来点评道:“魏咎为救全城人性命,牺牲自己一人,此大义也!齐王田儋为救好友魏咎,起举国之兵来救,虽兵败身死,亦为义也。还有周巿,明明可以自己称魏王,却坚持迎立魏咎,今主亡臣死,亦为忠义之士!孟子曰‘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’。说得就是这些忠义之士啊!”
项梁心里感慨道,可能这就是贵族的骄傲吧,这份气节刘邦这种阶层自然是无法体会的,更无法做到。不过生逢乱世,也许只有像刘邦这样的利己主义者才能有机会夺取天下。
“说得好!台下立者何人?”项梁问向一旁的范增。
范增望见这儒生似乎十分眼熟,走下来定睛一看,认出了此人:“此人乃是大儒孔鲋的弟子,叔孙通。”
“范老前辈,多年未见,别来无恙!”叔孙通朝范增行了一礼。
“汝师孔鲋与我交情不浅,现今身体可还康健?”范增见叔孙通和他攀起交情,也是来者不拒。
叔孙通回道:“家师已在去年逝世了,我本困于宫中屈身侍奉二世皇帝胡亥,后借为家师奔丧之名逃离。今至薛县,闻项梁公仁德,特来投奔!”
“原来是孔学士高徒,项梁久仰其大名,只恨无缘一见。今得遇叔孙通先生,请先生留我帐下,助我选拔人才充入各县任职!”项梁知道这些儒生不会打仗,也不会出谋划策,只好让他们干一些内政工作,正好如今自己手下缺这类人才。
“————叮!【洞若观火】使用成功,读取目标人物信息
姓名:叔孙通
体力:65
武力:42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大楚武信君请大家收藏:(www.xingesy.com)大楚武信君心阁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