剃头
小儿满月时剃胎头,应在密室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。剃完后,用杏仁和薄荷研细,滴入麻油,加入腻粉拌匀,揉擦在小儿头上,这样可预防胎毒引发的疮疖等问题。
【注释】小儿满月剃胎头,一定要在封闭且温暖的房间里操作,因为小儿此时气血尚未充足,容易受到寒风侵袭。剃完头后,取三枚杏仁研成细末,加入三片薄荷叶,一起继续研磨,接着滴入三四滴麻油,再加入适量腻粉搅拌均匀,涂抹在小儿头上,这能防止风邪侵入,避免小儿头上生出疮疖以及热毒之类的病症。
不啼
小儿出生后若不能啼哭,俗语称为“草迷”。这大多是因为母亲临产时分娩困难,或者出生时正值严寒,小儿被寒气逼迫。气闭而无法出声,仅有微弱呼吸,生命危在旦夕。若是气闭不通,可用葱抽打其背部;若是寒邪逼迫,应赶紧用火熏烤肚脐。
【注释】小儿出生落地,啼哭声随即发出,便意味着形体生成、生命确立。若小儿出生后不啼哭,俗称为“草迷”。这大多是由于母亲在分娩时过程艰难,导致小儿气息闭阻不通畅,所以才不啼哭,此时应赶紧用葱抽打小儿背部,使气息通畅,小儿便能啼哭。还有一种情况,若出生时正值寒冷天气,小儿的气息被寒邪逼迫,也会不能啼哭,这种情况适宜采用熏烤脐带的方法,赶紧挽回生机,如此气息通畅,小儿便会发出啼哭声。若小儿气息断绝、没有声音,面色发青、指甲发黑,这表明虽然形体尚存,但生命已难以维系,又怎能期望其存活呢。
鞭背法
小儿刚出生时若气息不通畅,仅有微弱呼吸且很少啼哭,此时用葱轻轻抽打其背部,不久后小儿发出声音,便可恢复生机。
【注释】葱具有辛辣的特性,能够使气息通畅,击打背部可唤醒神志。用葱抽打小儿背部,就是借助葱的通气作用以及击打的动作,来达到开通气道、唤醒小儿的目的。如果没有葱,用手轻轻击打小儿背部也可以。
熏脐带法
小儿出生时,可能会遭受寒邪侵袭,导致气闭而无法出声啼哭。此时应用油捻熏烤肚脐,先不要剪断脐带,让暖气进入腹部,小儿气息自然通畅,恢复正常。
【注释】小儿刚出生,刚刚脱离母体,如果恰逢天气寒冷,其气息会被寒邪闭阻,致使小儿无法发出啼哭声。此时必须赶紧用棉絮包裹小儿,抱在怀里,暂且不要剪断脐带。取纸捻蘸上油,点燃后在脐带下方来回熏烤,让火气通过脐带传入腹部。寒邪遇到温热就会消散,气息得到温暖就会畅通,这样小儿自然就会发出啼哭声了。
不乳
小儿出生后能够吮乳本是自然天性,若不吮乳必定有原因。可能是腹中秽恶之物未排净,或者在胎中就向来禀受寒气。若是秽恶不净,用一捻金有效;若是胎寒导致不吮乳,应先以匀气散调理。若还出现面色发青、四肢冰冷厥逆的情况,这是寒虚之症,需用理中汤煎服。
【注释】“不乳”,指的是小儿刚从胞胎出生却不吸吮乳汁。原因有两个,必须加以分辨。小儿出生后,腹中的脐粪没有排下,会致使小儿腹部胀满、气息短促、呕吐且不吮乳,此时应当使用一捻金进行治疗。如果小儿的母亲过多食用寒凉食物,胎儿受此影响,小儿必定会腹痛且啼哭频繁,面色青白,这种情况适宜用匀气散来主治;若小儿出现四肢厥冷的症状,就需要用理中汤来治疗。
一捻金
大黄(生) 黑丑 白丑 人参 槟榔(各等分)
将上述药物制作成精细的粉末,每次取用少量,用蜂蜜水调和后让小儿服用。
匀气散
陈皮 桔梗(各一钱) 炮姜 砂仁 炙甘草(各五分) 木香(三分)
把上面(提及的所有)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的量,用红枣煎成的汤汁调和后服用。
理中汤
人参 白术(土炒) 干姜 甘草(炙)
以红枣肉作为药引,加入水后煎煮,然后服用煎出的药汤。
(方歌)理中人参并干姜,白术甘草共为汤,胎寒诸疾皆当服,不乳肢冷更堪尝。
眼不开
小儿出生后眼睛紧闭无法睁开,这都是因为在胎中受到脾热影响。对内服用地黄汤效果最佳,对外用熊胆洗眼也能收获显着疗效。
【注释】小儿刚出生眼睛不能睁开,是由于孕妇饮食不加节制,肆意食用肥厚味重的食物,热毒熏蒸,致使热邪蕴积在胎儿脾脏。眼胞归属于脾,其脉络因热邪而紧密拘束,所以眼睛无法睁开。此时,让小儿内服生地黄汤,同时外用熊胆汤清洗眼睛,病症自然会痊愈。
生地黄汤
生地黄 赤芍药 当归 川芎 甘草(生) 天花粉
加水煎煮后服用
(方歌)目闭不开胎热成,生地黄汤赤芍芎,当归花粉生地草,水煎速服莫稍停。
熊胆洗法
熊胆 黄连(各少许)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【医宗金鉴】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:(www.xingesy.com)【医宗金鉴】清代医术指南心阁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