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血死症
失血的人,如果身体发凉、脉象细小,这属于病情顺遂的情况;若脉象宏大疾速、身体发热且难以安卧,则病情凶险。要是口鼻大量出血且血流不止,或者大量下血,身体内部溃腐,这样的情况大多会危及生命。
【注释】“大疾”指的是脉象宏大且疾速。“卧难”意思是无法安卧。“大衄”和“大下”,说的是出血如同涌泉一般不停,体内出现如腐尸般的溃腐之气,这种状况下生命就会面临危险。
失血治法
阳邪侵犯阴分,会使血液妄行。血液侵犯气分,就不能回归正常的经脉。血液的病症累及腑时,血会渗入浑浊的通道,累及脏时,血会从清道溢出。因热邪损伤导致失血,适宜采用清热的治法;因劳伤导致失血,调理劳损后病情自然平复。努伤即内伤,初期应先采用破血逐瘀之法,时间久了则与劳伤的治法相同。
【注释】凡是失血的病症,若阳盛侵犯阴分,那么血液就会被热邪逼迫,无法安稳地在脉中运行,从而在气分妄行,不能回归到经脉之中。如果血液方面的病症累及到腑,那么血就会渗入肠胃这些浑浊的通道,向上从咽部吐出,向下从大小便排出。如果血液病症累及到脏,那么血就会从胸中清道溢出,向上从喉部咯出,向下从精窍流出。血液藏在脏腑之内,在经脉中运行,在身体躯壳之中是无法直接看到的,若没有受到损伤,不会引发病症。而导致损伤的途径有三种:一是热邪损伤,适宜以清热作为主要治法;二是劳伤,适宜以调理劳损作为主要治法;三是努伤(勉强用力而受伤),初期适宜以破血逐瘀作为主要治法,时间久了也适宜以调理劳损作为主要治法。
犀角地黄汤
热伤一切失血病,犀角地黄芍牡丹,胸膈满痛加桃大,热甚吐衄入芩连,因怒呕血柴栀炒,唾血元参知柏煎,咯加二冬嗽二母,涎壅促嗽郁金丸。
【注释】对于因热邪损伤而引发的所有失血病症,都适宜使用犀角地黄汤进行治疗。要是患者出现胸膈部位胀满疼痛的症状,这表明体内有瘀血,此时需要在方剂中添加桃仁和大黄。若患者吐血且体内热邪极为强盛,应加入黄芩和黄连。如果患者是因为发怒而导致吐血或者呕血,那就添加柴胡和经过炒制的栀子。若患者出现唾血的情况,需加入玄参、黄柏以及知母。当患者有咯血症状时,要加入天门冬和麦门冬。要是患者是嗽血,就添加知母和贝母。要是患者痰液壅塞、气息急促,并且一阵阵地剧烈咳嗽还伴有出血现象,这种情况下适宜服用郁金丸,郁金丸的具体药方在后面的内容里。
加味救肺饮加郁金汤
劳伤吐血救肺饮,嗽血加调郁金汤。形衰无热气血弱,人参养荣加麦良。
【注释】救肺饮,就是虚劳病症相关内容中的加味救肺饮,在此基础上加入经过调配的郁金粉末。如果患者呈现出气血虚弱,且没有上火的症状表现,适宜使用人参养荣汤,并加入麦门冬。
芎归饮
饱食用力或持重,努破脉络血归芎,呕血漉漉声上逆,跌扑堕打有瘀行。
【注释】在饱食之后用力劳作,或者因为搬运重物等致使脉络受到努伤,进而出现大量失血、呕吐的情况,适宜使用芎归饮,以引导血液回归经脉。至于因呕血,或是遭受跌扑堕打等外伤,损伤脉络而导致大量吐血的,也都适宜用芎归饮。若体内有瘀血,可酌情加大黄用以泻下瘀血,或加桃仁、红花来破除瘀血,也可加郁金、黄酒来促使瘀血运行消散。
参地煎
参地衄吐血不已,热随血减气随亡,气虚人参为君主,血热为君生地黄。
【注释】参地煎,由人参和生地黄组成。但凡因为热邪损伤导致鼻出血、吐血不止的情况,此时热邪会随着血液流失而有所减轻,但正气也会随着血液流失而耗损。如果气虚特别严重,应当以加倍用量的人参作为主药。如果血热明显,适宜以加倍用量的生地黄作为主药。频繁煎服此药,出血症状自然会停止。
泻肺丸
嗽血壅逆虚苏子,积热痰黄泻肺丸,蒌仁半贝金葶杏,三黄惟大有除添。
【注释】若出现嗽血,伴有痰液壅塞、气机上逆,且形体与正气虚弱的情况,宜用苏子降气汤来降气。苏子降气汤的方剂在各种关于气病的篇章中可以找到。若痰液发黄,表明体内有积热,且形体壮实、正气不虚,可用泻肺丸来泻下。泻肺丸由栝楼仁、半夏、浙贝母、郁金、苦葶苈子、杏仁、黄连、黄芩、大黄组成。不过,只有在形体壮实、正气不虚的情况下才加大黄,若形体与正气虚弱,或者出现大便溏泻的症状,就减去大黄不用。
保肺汤
保肺肺痈吐脓血,白芨薏苡贝金陈,苦梗苦葶甘草节,初加防风溃芪参。
【注释】保肺汤由白芨、薏苡仁、贝母、金银花、陈皮、苦桔梗、苦葶苈、甘草节组成。病症初起时加防风,破溃之后加生黄芪、人参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【医宗金鉴】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:(www.xingesy.com)【医宗金鉴】清代医术指南心阁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